
书名:我在中国二十五年
作者:(美)鲍威尔(J. B. Powell)著,邢建榕,薛明扬,徐跃译
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
ISBN:978-7-5458-0256-6
馆藏地点:A区图书馆流通书库
索取号:K837.1/2
编辑推荐
初见这本书时我便产生了兴趣,我曾听一位作家说过“当你跳出一个生活圈之后,反过来再观察这段经历,往往会有更清楚的认知。”对于1917年—1942年这段中国历史我们都是有所了解的,但一位来自美国的新闻记者是如何看待这段历史的呢?对此,我颇感兴趣,并非常希望从中获得我以前所不知道的东西。而随着阅读的不断深入,鲍威尔先生的经历总是不断地给我带来惊讶!他的回忆录中所涉及的信息量之庞大,让我一时难以消化,甚至在我准备写这篇读后感时总感觉不知从何入手。因为本书中鲍威尔所谈到的每一个问题和事件都值得专门立项研究了。所以,我深刻感受到这本《我在中国的二十五年》仅仅读一遍是不够的。
内容简介
本书从作者1917年来华写起,直到1943年作为战俘交换离华返美,全面而具体地回顾了其间所经历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及社交活动,对其中不少内幕,诸如日俄在对华问题上的微妙联系、流亡中国的白俄及其活动、中国土匪对外国人的绑票、日军对英美法等同盟国侨民的迫害等,都透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事实。
作者简介
约翰·本杰明·鲍威尔(John B.Powell,1888—1947),著名记者、报人,美国“密苏里新闻帮”远东采访报道的先驱。
1917年,鲍威尔初次来到中国上海,从此与中国结下25年之缘。他先是就职于《密勒氏评论报》五年后成为报社老板兼主编。1936年,该报刊登了埃德加·斯诺的采访及多幅照片,首次公开发表了毛泽东的身世和言论,在海内外产生强烈反响。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鲍威尔作为记者,经常披露日军的侵略阴谋与罪行,多次遭到打击报复。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被日军关入集中营,遭受非人虐待,双足致残。1942年,美国政府通过交换战俘将他解救回国。1947年,他在华盛顿猝然离世,终年59岁。
他在逝世前完成了在华回忆录——《我在中国的二十五年》。